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大连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大连楼市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频次加快 高单价地块愈发鲜见

来源:房掌柜  整理 大连房掌柜  2018-11-15 11:42:23
[摘要]可以看到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频次明显加快,下半年土地成交幅数与2017年持平,平均楼板价也出现同比增长

  结合2018年7月份以来的土地市场走势,可以看到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频次明显加快,下半年土地成交幅数与2017年持平,平均楼板价也出现同比增长,较2017年同期上涨11%。但是从细分城市来看,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。

  一、上海供地力度最强

  近三年上海土地成交量持续增加,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“增供给”的举措得到了良好执行,就7-10月的土地成交建筑来看,2017、2018年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30%和22%,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实属不易。深圳在经历了2017年下半年的低谷之后,2018年下半年土地成交量反弹,但是较2016年的高点还是有较大差距。北京、广州均在近三年出现了土地成交量的“过山车”,在2017年大幅增加土地供应之后,2018年出现了大幅下滑,其中北京2018年下半年以来土地成交量更是只有130万平方米,似乎再次迎来了2016年的“土地荒“。

  近三年一线城市7-10月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对比(万平方米)

  注:分别为2016、2017、2018年的7-10月 数据来源:CRIC

  二、政策性住房用地成为左右平均楼板价的关键因素

  自2017年以来,随着溢价率持续走低,限价房、拆迁安置房、租赁住房成为了影响土地交易平均价格的关键性因素。具体来看,北京所有宅地都设置了最高销售价格,2017、2018年下半年成交建面占比分别达到了93.5%和91.3%,土地平均楼板价也相对稳定。上海和广州政策性住房用地成交建面占比有所减少,上海从49%下降至37%,广州从15%下降至7%,相应土地成交平均楼板价则有所上升,上海和广州分别同比上涨了49%和38%。

  近三年一线城市7-10月土地成交平均楼板价对比

  数据来源:CRIC

  三、高单价地块愈发鲜见

  2018年下半年以来,一线城市名义楼板价“天花板”从高到低依次是上海5.6万、北京4万、深圳2.6万和广州2.4万,其中北京、上海下降均较为显著,如上海2016年8月的闸北中兴地块楼板价达到了10万元/平方米,北京2017年9月的丰台地块也拍出过6万元/平方米的价格。不过近年来一线城市地价、尤其是住宅用地价格的“天花板”的大幅下降,主要还是受售价限制或附加开发条件影响,实际楼板价仍没有真正降下来。以上海红旗村地块为例,虽然最终是由中海联合本地国企以住宅5.2万/平方米底价竞得,但开发商还必须负责地块范围内所有的租赁房、保障房、广场配套等设施建设,后续投入相当可观。

  四、高总价高单价地块集中在上海、北京

  在限价、优质宅地开发难度提升等条件的限制下,商办用地在重点地块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,在2018年下半年成交总价、单价TOP10中,纯商办地块均占据了3席位置。双榜榜首均为上海的新天地商办地块,土地成交总价为136亿元,由瑞安联合太保寿险和永业集团竞得,此地块是新天地太平桥重建地块的收官商办之一,但政府要求开发企业要有世界500强企业实力、具有同类项目开发经验、以持有物业为主要运作模式等资质,且135.8亿的起拍价和全自持的高门槛已将大部分企业拒之门外,最终溢价率仅为0.22%,但也已经是上海历史总价第三高的地块。

  在总价、单价双榜中,名义溢价率最高的地块来自北京,该地块位于位于顺义区后沙峪镇,地块容积率1.8,建筑面积6.5万平方米,由北京建工以44.44%溢价率竞得。地块成交楼板价达到39720元/平方米,地块销售限价为55583元/平方米,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。

  在榜单之外,9月份成交的广州番禺石楼镇胜洲村的村集体留用地也较为值得关注,该地块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,由珠江投资以“0元”挂牌竞得,这也是广州首次出现的“竞返还面积”拍地模式,珠江投资需要返还村民15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面积,支付3.5亿元的补偿金,并在土地建设期间每年支付1300万元的土地租金。

  2018年7-10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单价TOP10

  2018年7-10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总价TOP10

  数据来源:CRIC

  五、监测企业收并购拿地规模达到招拍挂市场5.6倍

  据CRIC研究中心监测数据,2018年下半年在一线城市拿地最多的企业当属碧桂园,合计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达到了567万平方米,其中主要部分来自于广物地产的资产包,该资产包本在今年3月16日由卓越竞得,但碧桂园通过对广物地产母公司的资本运作,还是最终确认在7月竞得了这一大体量的资产包,归属权益金额为58.58亿元,总占地面积达到了307万平方米。

  在土地市场交易金额最大的则是万科,据公开披露数据,7-10月万科共在一线城市投入了183亿元,并且集中在上海。下半年以来万科共在上海获取了5块土地,其中面积最大的为虹梅街道综合用地,由万科+华鑫置业+徐汇土储联合竞得,成交总价为98.63亿元,建筑面积35.7万平方米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重点监测企业虽然不是土地一级市场中的主角,按建筑面积计算,期间招拍挂市场成交建筑面积1137万平方米,重点监测企业仅获取了其中14.6%的土地,但通过收并购等方式,这些企业7-10月份合计获取的土地建筑面积达到了1091万平方米,非公开市场获得的土地规模达到了公开市场的5.6倍。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领军企业强大的拿地能力,另一方面也说明一线城市依旧是企业所信任的关键增长点。

  2018年7-10月重点监测企业一线城市拿地情况(含收并购)

  数据来源:CRIC

  六、上海广州土地流标、撤牌成为常见现象,但不一定是坏事

  2018年下半年只有上海和广州有土地流标,其中上海7次,广州11次;按建筑面积统计,上海流标撤牌土地占同期内可成交土地的9%,广州更高一些,可以占到23%。一般而言,土地流标率(含撤牌)的上升是土地市场转冷的直接表现,但对于亟需补库存、缓解房价上涨冲动的城市而言,流标率的上升也是地方政府加大土地供应过程中,与市场加快磨合的相应表现,典型如广州火界地块,在8次挂牌降价后终于成交,此类磨合的过程反而更有助于市场长期稳定发展。反观北京和深圳,下半年虽然没有土地流标,但土地成交规模也明显较低,供不应求的矛盾仍难好转。

  相关新闻:

  受政府政策影响,众多房企将重返一线城市?

  同策研究院近日对300个城市的土地交易分析指出,今年10月,一线城市成交的土地金额为606.91亿元,环比大幅上涨143.36%,同比上涨13.11%。同期,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交易金额均出现下滑。

  另外,华创证券对100个城市的土地市场进行统计发现,10月一线城市成交的住宅用地建筑面积环比上涨43.1%,二线城市下降22.4%,三线城市上涨1.4%。成交金额方面,一线城市上涨113.3%,二线城市下降34.8%,三四线城市上涨6.4%。

  易居克而瑞对40个城市统计发现,10月一线城市宅地成交面积和成交均价都有提升,属于“量价齐升”,二线城市“量价齐跌”,三线城市“量跌价涨”。

  一线城市土地交易升温

  客观上,这种变化的出现确有政策原因。一方面,棚改货币化退潮,使三四线楼市的前景受到影响;另一方面,在监管层的督促下,一线城市的供地规模有明显提升。

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对于当前一线城市来说,近期表现都不错,其实是地方政府有压力,需要在年底积极增加供地,所以房企拿地的积极性开始上升。另外应该说政策利空出尽,一线城市未来市场表现将持续向好。

  除政策因素之外,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房企重返一线城市,最关键的原因有四点。第一点,是一线城市房价较高,整体水平高出二三线城市很多。房价的高涨,背后是整体房企收入利润的上涨,因此高房价应该是吸引房企重返一线的主要原因;其次,一线城市购买力非常强,而且富人在一线城市集中度比较高,购买力很强的话,不会担心销售回款问题。第三,一线城市集中了全国百分之六七十的优秀教育、医疗资源,可以吸引大量的新增人口进入。第四,一线城市本来土地资源非常稀缺,尤其是住宅用地。因此房企回归一线城市,应该说是抢夺一线城市稀缺的资源。

  诸葛找房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雷表示,房企对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的需求一直是最为旺盛,可谓必争之地,因此当有土地供应的时候,房企纷纷出手。从土地流拍增加和溢价率不断降低可以看出,房企在抢占一线城市的时候也较为理性。同时,在一线城市开发项目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有着较大意义。

  那么,一线城市土地交易升温,三四线城市降温,是否意味着房企的战略重心正在向核心一二线城市回归?

  战略重心回归“两说”

  土地交易的热度,通常能反映出市场预期的好坏。

  华创证券指出,今年以来,三四线城市对整体成交同比拖累仍在持续,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:第一,4季度为全年基数最高区间;第二,三四线销售市场超预期下行,情绪逐渐向土地市场蔓延。至于超预期下行的原因,则被普遍认为和货币化棚改退潮有关。

  另外,棚改货币化转向实物安置;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迹象明显,购买力下降;整体的购买力比较弱,房企销售回款缓慢;银行信贷投在三四线城市的力度下降,都影响着房企的成交、布局、拿地。

  对于一线城市的热度,严跃进表示,在长期严厉的调控下,一线城市的土地供需长期处于低位。今年以来,这些城市土地供应量骤增,刺激了“久旱逢甘霖”的开发商出手拿地。大体上说,重返一线城市是房企都有的心态,但关键看房企的实力,若是实力不够强,房企其实在这方面还是会相对偏保守的。

  陈雷表示,从当前看,房企重返一线城市,是战略需求,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回笼,部分房企流动资金较为健康,而目前一线城市土地供应较大,可选择性多,竞争小。是进入一线城市较好时机。

  “但重返一线城市,并不意味着房企的战略重心正向一线城市回归。”谢逸枫对记者说道。目前一二线核心城市,本就是房企重点战略布局的重型。而三四线城市,从2016到2018年来看,房企布局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城市是越来越多,应该说三四线城市可能会成为未来房企的核心领域。

  房企的战略布局,不外乎这些方面。第一是热点城市;其次,是高铁、地铁的城市;第三是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;第四是一二线核心城市。应该说未来房企的战略重心依然落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。

  三四线楼市仍有机会

  虽然一线城市在土地交易上面临着回暖,但三四线城市机会依然存在。

  严跃进表示,未来需要关注这一轮房价上涨并不是很快的城市,类似安徽北部,山东西部等,类似都是未来有较好成长性的。

  从大城市的市场走势看,其实还是有较好的表现的,换而言之,并不存在萧条的现象,短期的调整也是必然的,但大趋势还是看好。

  从三四线城市来看,包括商丘、蚌埠、徐州等城市,实际上楼盘新增供应较大,类似城市要警惕未来二手房潜在供应规模大的风险。另外从抗跌的城市来看,包括菏泽、聊城、牡丹江、佳木斯等过去交通区位不明显的城市,这两年其实表现都开始较好,这样也会带来此类城市市场的反弹,所以也容易带来市场的机会上升。

  大体上看,房价跌还是涨,本身从大趋势看,还是会延续上涨态势。当然也要警惕资金面管控和信贷面管控所带来的市场压力。

  “目前货币政策并没有全面取消,应该说是因城施策,因地制宜,随着一线城市的人口控制、土地资源稀缺。未来三四线城市应该是房企的主要战略部署地,相比而言,三四线城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,配套方面也逐渐完善。另外,随着三四线城市户籍制度的放开,应该会有更多人口集中向三四线城市进入。在此基础上,未来三四线城市楼市的走势会是越来越好。”谢逸枫告诉记者。

  另外,有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几年,限购、限价的一二线城市机会很少。三四线城市以及可以归为五六线的县城市场,是未来的机会所在。但这些城市需要满足两个特点:不限购、不限价;很少有外来开发商。

  (房掌柜整理来源自华尔街见闻网、中国产经新闻报)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刘锦玲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
  2.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
  3.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?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
  4.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% 归母净利润94.6亿元
  5.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
  6.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“拿来易、用出难”?
  7.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
  8.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
  9.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
  10. 10终究成了“小碧桂园”?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